微軟dynamics公司 微軟 corporation

究竟有多少人在用微軟的產品和服務

Win10之家消息:11月13日,微軟公司發(fā)布了一份自家產品和服務的統計報告,其中包括Windows操作系統、Office 365、Yammer、Xbox Live、Azure等幾乎所有微軟產品和服務。我們也可以通過這份報告,探究下究竟有多少人在使用它們?數字看微軟,一起來瞧瞧。

網站設計制作過程拒絕使用模板建站;使用PHP+MYSQL原生開發(fā)可交付網站源代碼;符合網站優(yōu)化排名的后臺管理系統;成都做網站、成都網站設計收費合理;免費進行網站備案等企業(yè)網站建設一條龍服務.我們是一家持續(xù)穩(wěn)定運營了10余年的創(chuàng)新互聯建站網站建設公司。

一、Windows和Office兩大傳統優(yōu)勢平臺

在這份報告開端,作為微軟最古老也是最著名的產品,目前Windows操作系統總共有大約15億用戶,而辦公軟件套件Office也有超過12億用戶。微軟龐大的用戶群也為其新產品和服務奠定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Office 365、Outlook.com以及OneDrive等基于消費者的個人云服務

另一方面,微軟Office 365家庭版和專業(yè)版、Outlook.com、OneDrive,三者共同組成了消費者云服務。其分別有710萬付費訂閱用戶、4億活動用戶以及2億以上用戶。數百萬用戶愿意為Office 365等服務支付費用,同時也對類似的服務模型持開放態(tài)度。這對于微軟來說,絕對是件好事。

另外,隨著Office應用對iOS、Android用戶的免費開放,在蘋果免費應用排行版中,Office也迅速上升至免費應用排行榜首位。其中Office For iPad下載次數超過4500萬次,這也顯示了移動端用戶對于Office這類專業(yè)辦公應用的需求程度。

三、更多面向企業(yè)用戶的Azure、Dynamics等云服務。

云服務方面,微軟旗下的Azure、SharePoint、微軟Dynamics以及Yammer等產品表現搶眼。世界500強企業(yè)中,有57%的企業(yè)在使用微軟Azure;前十位企業(yè)中的七家在使用微軟Dynamics;80%的企業(yè)正在使用微軟云服務。

四、娛樂:Xbox Live訂閱服務

目前,Xbox Live服務在全球41個國家和地區(qū)擁有累計超過4800萬訂閱會員,這也是微軟Xbox部門的主要收入來源。

五、總結與面臨的挑戰(zhàn),Win10將成為關鍵轉折點。

總的來看,微軟在核心產品和服務,以及新興的云服務方面,都取得了明顯的增長和長足的進步。不過,微軟在Windows應用商店以及Windows Phone方面,也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微軟也在試圖用Win10來統一傳統PC與移動平臺,從而給用戶們一個更加簡單和清晰的選擇。目前,Windows應用商店以及Windows Phone應用商店中,共有超過525000款應用。

橫跨傳統桌面電腦、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手機等數個平臺的Windows10,也許將成為微軟公司的重要轉折點。微軟也希望能通過這樣的方式吸引用戶的關注,并迎來2015更好的微軟。

Dynamics365在國內的發(fā)展前景怎么樣?

Dynamics CRM用戶并不少,因為是業(yè)務系統外人不得而知罷了。雖然dynamics 365在全球排名老二,但相對于排名第一的salesforce來說,Saas授權費用要更便宜,而且還有本地部署的選項,就是買斷的(這個費用好像比saas還便宜,也可以實現云端體驗),而且和office結合更緊密,畢竟都是他們自己家的產品啊。從功能上來說,它和salesforce之間的差距有多大呢?應該是黃山和喜馬拉雅山的高度之差吧。可能有人不明白,這個差距是很懸殊,還是很接近?我用這個比喻的意思是,如果你不是職業(yè)登山家,對你來說,都非常之高。如果你是耐克,星巴克,空中客車,你會在這兩者間有所傾向(但未必都會選第一,比如星巴克就選了Dynamics),如果你是一家中國民營企業(yè)500強,多數還是希望本地部署吧(在自己機房或者在阿里云上)。發(fā)展前景應該非常不錯,它主要市場是歐美,今年剛剛落地中國,非常確定的說,在國內它沒有對手,各行各業(yè)都需要客戶管理啊,項目管理啊,銷售管理啊,現場服務啊,渠道管理啊,等等。很多人一開始在乙方,就是微軟合作伙伴那里做,起薪6-8,做個幾年就能到12-15.如果給大客戶做大項目,很大可能就留在甲方了(20-25k). 產品詳細介紹看它的官網:

微軟HoloLens 2現身:科技魔法走進真實世界

作者現在正處微軟公司總部,親身體驗HoloLens 2的演示項目。通過位于地下的長長走廊,穿過一扇沉重的金屬側拉門,我在微軟員工的引導下進入了這個如 汽車 生產車間般的項目所在地。這里彌漫著一股橡膠輪胎的味道。在我面前的底座上,擺有一輛ATV全地形車。另外,房間各處都堆放著工具與零件。

這時候,工作人員將一部HoloLens 2交到我手中,并提醒我如何用它學習修車。

微軟公司的HoloLens終于回來了。3年前,該公司發(fā)布了這款混合現實頭戴設備的初代版本,而如今的新版本已經開始接受預訂,價格為3500美元,計劃于今年晚些時候全面出貨。通過試戴,我發(fā)現不用摘眼鏡就能很輕松地將它套在頭上。這種感覺有點像 配戴 一臺工業(yè)工具,或者焊工面具。設備顯示內容非常清晰,我進行了眼動追蹤設置,眼前出現了一個網格點。我跟隨著該點從一個角落看向另一個角落,又從一側望向另一側。整個過程完全沒問題,效果也很好。據了解,接下來微軟最新打造的Dynamics 365 Guides還將引導應用正式啟動,負責為使用者提供使用指令集。

更確切地說,這臺設備就像是擁有了實際轉向指示的谷歌地圖,或者是能夠直接顯示拼裝手冊的樂高產品。當我把目光移向漂浮在面前空中的一張張指示卡片時,系統就會提醒我首先要讓車子保持穩(wěn)定?,F在,一個浮動的箭頭從3D空間中延伸向前,提醒我車子上的換檔部位以及我應該如何對其進行切 換。 完成之后,我眨了眨眼睛并進行下一步。接下來,我開始調整車子底部已經松掉的鏈條。一個長長的虛線箭頭指向靠近墻壁的一只工具箱,并進一步提示使用其中的棘輪。在這一步操作中我差一點抓錯了,好在及時意識到箭頭指向的是另一個工具。我把目光投向下一張卡片,有一條弧線向我展示了前往螺絲盒的路徑,并將其擰進正確的孔位。

有時候,箭頭的排列會出現一些問題。同時,我也很好奇,我會不會抓到錯誤的工具?如果我犯了錯誤,程序會及時加以糾正嗎?我真的應該試著抓起錯誤的工具,看看設備會有什么反應——有點后悔。而且必須承認,在空間當中放置指向箭頭有點像構建一個大型3D導航器,感覺上有點奇怪。在試用過程中,我不禁想到任天堂產品特別是Labo的使用經驗——這是一款任天堂專門為其Nintendo Switch開發(fā)的 游戲 ,能夠指導玩家通過屏幕上的指示利用精美的紙板進行創(chuàng)作小玩具。想象一下,配合HoloLens 2,這款 游戲 可能會到處彈出指導信息,并指向玩家面前的真實物體,而且整個系統完全以3D方式呈現。這樣,世界一下子變會成樂高主題套裝的模樣!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試用沒有出現蜘蛛織網 游戲 ,我也沒有玩到《我的世界》或者《光環(huán)》。四年之前,微軟公司一直在強調HoloLens當中的 游戲 載體屬性,但如今微軟的整體態(tài)度也發(fā)生了轉變,更多地展示其在企業(yè)應用場景下的巨大潛能。HoloLens 2是一臺能夠切實幫助企業(yè)員工的實用性設備,這意味著AR技術開始成為員工完成工作的重要助力。這臺頭戴式設備非常舒適,能夠提供更好的視頻以及更出色的眼睛與手部追蹤體驗。另外,它還與更多微軟云服務相關聯,而這些服務又能夠進一步對接各類iOS與Android應用。

我還記得去年曾在Magic Leap上體驗過《查理的巧克力工廠》,而微軟HoloLens 2在使用感受上就像是Magic Leap的終極追求。當然,雙方可能還需要溝通以確定這項技術的下一步發(fā)展方向。

顯然,增強現實技術不再只是癡人說夢。蘋果與谷歌公司一直在手機領域中 探索 這一技術,而包括Magic Leap在內的不少頭戴設備廠商也在努力設計出一種舒適、功能性強且能夠隨身攜帶的全息顯示解決方案。

第一款HoloLens的問世更像是一項成就或者一種標志,因為它可以自成一體、不需要電線甚至完全無需接入任何設備。而微軟如今推出的新一代HoloLens 2也并沒有引入什么全新概念,但卻確立了一款頭戴式設備必須具備的三大核心要素:眼動追蹤、更大的視野以及更出色的手部追蹤能力。當然,它也更加舒適,而且對需要佩戴眼鏡的用戶非常友好(包括我本人以及我的同事們),能夠讓我們輕輕松松罩在眼鏡之上,帶來非常好的體驗。另外,HoloLens當中使用了一塊高通850移動處理器負責運算執(zhí)行,同時還配合微軟自己的AI引擎以替換上一代HoloLens所使用的英特爾處理器。

對于沒有實際比較的朋友們來說,這一次的新設計在觀感上似乎與上代產品沒什么區(qū)別。但我得告訴大家,新一代版本明顯沒那么笨重,份量也確實輕了一點。通過咨詢,我們確定本代版本的重量減少至566克,折合1.25磅。雖然相較于初代版本的579克,折合1.28磅,減去的重量似乎非常有限,但之所以使用感受得到極大提升,主要歸功于其重心分布的大幅調整。這一次的新版本加厚了用戶后腦部位的護墊,而前部布置則相對較小。如今產品的整體重心位于耳朵再靠后一點的地方,這意味著使用感受有點像“戴上一頂棒球帽”。我松開頭帶,將設備戴在眼鏡之上,仍然沒有任何問題。新的重心轉換意味著我們再也不用花整整5分鐘時間才找到舒服的配戴的位置。通過試用,我們覺得新版本更像是背上一個背帶設計更出色的背包。

另外,新版本甚至還提供了翻蓋式的顯示部分設計。顯示鏡處能夠向上掀起,用戶可以輕松回歸真實視覺或者更輕松地執(zhí)行常規(guī)工作——此前由合作伙伴開發(fā)的微軟Windows Mixed Reality品牌VR設備就一直采用這樣的設計。我很喜歡這種自在的感覺,現在我可以在演示當中隨時擦擦自己的眼鏡,或者撓撓額頭。

HoloLens 2的硬件仍然自成一體,與前代設計一樣,它不需要任何額外的腰部配戴裝置(Magic Leap One就使用了這樣的設計)。當然,這同時意味著HoloLens的頭戴本體部分要比Magic Leap One更大(后者價格為2295美元),售價也比其貴上1000多美元。這樣的差價無可厚非,因為Magic Leap One逼迫我戴上隱形眼鏡,或者再配一副能夠與其槽位匹配的鏡片——目前,Magic Leap還不支持我的這種鏡片。相比之下,HoloLens 2能夠直接容納我的眼鏡,我非常喜歡這樣的設計。

眼動追蹤并不是VR及AR當中最重要的因素,至少目前還不是。第一款HooLens并不提供眼動追蹤功能。當然,Magic Leap One已經支持這項功能,HTC Vive Pro Eye以及Varjo VR-1等高端企業(yè)級VR設備也開始引入。眼動追蹤功能可以識別出用戶使用內置攝像頭時的位置,這意味著大家不再需要移動頭部。

HoloLens 2的眼動追蹤主要用于兩大場景:它能夠測量眼球運動并借此與虛擬物體進行交互。另外,微軟也開始利用新的眼動追蹤攝像頭進行生物識別以保障安全。HoloLens 2通過Windows Hello進行虹膜掃描,因此用戶可以立即登錄Windows并啟動個人賬戶,或者借此保存自己的個人設置選項。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我之前體驗過的大部分眼動追蹤技術都會因為配戴眼鏡而受到一定影響。比如,必須把帶子調松一些,才能避免HTC Vive Pro Eye早期版本的演示無法正常起效。使用Tobii的眼動追蹤VR技術時,也曾經發(fā)生過類似的情況。好消息是,在進行幾輪HoloLens 2演示體驗的過程中,這種問題一次也沒有出現。

在此次體驗當中,我試用過的唯一一項眼動追蹤實際用途,就是利用自己的快速眼動在無需移動頭部的情況下選定某個虛擬物體。我可以直接盯著這些物體并通過指令使其爆開,從而制造出大量虛擬水晶碎片。當然,這項功能還有更多實際用途:以Tobii為代表的眾多企業(yè)軟件廠商正在利用眼部追蹤技術為用戶創(chuàng)建所需要的分析結果與熱圖,從而改進培訓效果。

但在談到其它眼動追蹤技術的應用方向時,似乎出現了一點偏差。微軟公司技術研究員Alex Kipman表示,HoloLens 2的眼動追蹤攝像頭能夠通過微小的眼部變化以及用戶的注視位置來測量相應情緒。

但是,如果HoloLens都開始預測用戶的感受,甚至是腦中的想法了,那接下來又會怎樣?我不太確定。

在微軟的Human Factors實驗室當中,這款硬件經歷了舒適性與可訪問性測試。我們走進一個擺放著無數原型設備模型的房間,里面還有一張放著大量不同橡膠耳朵的桌子。微軟公司高級設計總監(jiān)Carl Ledbetter向我們展示了如何針對各種頭型與耳廓特征對這款新設備進行舒適度、疲勞感以及眼部觀看效果測試。另外,在某個角落的桌子上,還擺著一個嵌有傳感器網的人體模型頭部,這是一個腦電感應頭盔。一眼望過去,我還以為自己來到了《少數派報告》電影里的場景。

Ledbetter介紹稱:“我們用它來測量腦波活動,甚至可以測量對象的思維負荷有多大。當然,我們并沒有把所有成果都真正引入HoloLens。不過我們覺得這是個好機會,相關的結論可以被應用到其它一些項目當中。”

跟我一起參加這次體驗的同事Ian SHerr問道,“HoloLens 3是不是就能讀心了?”

“這個嘛……有可能吧”,我猜Ledbetter是在半開玩笑。當然,他沒準是說真的。

全息顯示就像一場魔術,而如果栩栩如生的顯示效果在用戶的視野之內就被硬生生切斷,那么觀感體驗必然要大打折扣。第一代HoloLens的縱向可視角度約為30度,這種感覺就像是通過一扇窗戶觀看虛擬物體,而窗戶的大小則是一張距離用戶的臉只有幾英寸的撲克牌。

HoloLens 2將視野擴展到了52度,微軟公司表示這意味著新一代產品的有效可視區(qū)域達到了上代產品的兩倍。這感覺就像是通過一扇與課本差不多大的窗戶觀看全息圖像,縱向觀察空間提升了不少。具體來看,如今的虛擬顯示空間類似于使用臺式機上的大號顯示器,而上代HoloLens的使用感受則像是使用筆記本上的小屏幕。雖然HoloLens 2上仍然存在著某些3D效果被攔腰截斷的情況,畢竟我的余光視覺沒有受到任何遮擋,因此上下左右都存在著顯示斷層。但是,它的視野仍然要比Magic Leap One好得多,而Magic Leap One又比初代HoloLens好得多。

除此之外,HoloLens 2的有效分辨率也得到有效提升,如今它能夠實現單眼顯示內容的2K分辨率——遠高于初代HoloLens的單眼720p分辨率。然而,圖像顯示的密度仍然相同,為每度47像素(單位為PPD)。PPD是一種用于測量光學顯示中像素密度的方法,類似于手機或者平板電腦上的每英寸像素數。Kipman將其稱為等同于蘋果“視網膜顯示”效果的分辨率。但老實說,雖然觀感上已經非常接近,我仍然能夠從中看到像素,這與我的日常視覺體驗有所不同。不過,這已經比許多傳統的VR設備好上太多了。(Varjo的全新VR頭戴設備在視覺中心位置提供更高的PPD分辨率,但周邊區(qū)域的分辨率則有所下降。)另外,其中的全息圖視覺效果仍然比較怪異,這一點與Magic Leap以及初代HoloLens差不多。畫面很明亮,足以讓我在室內空間中清晰識別并遵從指引。而微軟同時也表示,在戶外環(huán)境下的顯示效果也一樣出色。

新版本的圖形處理效果與上一代HoloLens并沒有太大的差別,最顯著的應該就是以上提到的觀看區(qū)域的大幅擴展。另外,考慮到處理器配置,Magic Leap提供的圖形效果可能仍然優(yōu)于HoloLens 2——至少在雙方都不依賴云計算資源時是這樣。

簡單說一下其中的工作原理:HoloLens的基本目標就是讓用戶出現“對眼”。微軟公司光學工程總經理Zulfi Alam解釋了顯示內容如何配合多份圖表及放大鏡功能共同起效。與初代HoloLens一樣,新版本的顯示鏡處同樣擁有波導管,可以利用LCOS(片上液晶)通過MEMS(微電子機械系統)彎曲光線以使其投射至眼部。

下面來看HoloLens 2中的新特性:初代HoloLens采用的是一塊尺寸較小的顯示屏,因此視野相對比較有限。如今,HoloLens 2上的顯示屏采用了基于鏡面的激光系統進行蝕刻。該系統能夠生成每秒120幀的圖像與三道激光速,如同老式顯示器一樣,只是響應速度更快。另外,它還支持超寬視野,這意味著我們觀看暗光區(qū)域時鏡片將完全透明。從體驗上來看,我只能說,雖然原理聽起來非常復雜,但最終結果看起來確實不錯。

HoloLens 2并不提供任何物理控制器:微軟公司決定完全依賴于手部追蹤加語音控制。值得一提的是,手部追蹤技術同樣向前邁出了一大步。傳感器如今可以通過手腕與手指在一只手上識別最多25個關節(jié)點。此外,其還能夠識別手掌的方向,這意味著手指彎曲、手部動作以及拾取物體等功能全部可以直接實現。初代HoloLens只能基于手勢支持手指點擊與其它一些簡單的動作。這一次,HoloLens 2已經能夠支持捏、拉、按等操作。這感覺要比Magic Leap One的手部追蹤更加先進。

此外,我們還嘗試了微軟公司提供的“Shell演示”全體驗。在一個類似于起居室的園區(qū)大房間,我看到一張擺著大量全息虛擬物體的桌子,其中包括一部引擎以及一架風車。我走到旁邊,并看到它們被納入一個框體輪廓。系統提示我抓住框體的一角然后向外拉,依樣操作之后整個全息圖即可快速縮放,類似于拖動Windows中窗口的一角。

這就是HoloLens 2上提供的3D窗口。為了移動物體,我需要將手伸進物體的中心,握拳,而后移動自己的拳頭。我也可以把兩只拳頭一起放進去,然后把拳頭分開,這樣物體就會放大。整個操作過程有點奇怪,因為沒有觸覺反饋會讓人覺得操作很“假”。但這一切都能夠正常起效。

接下來,我觀察了整個房間,并發(fā)現沙發(fā)那邊放著一個發(fā)光的水晶狀物體。這里也有自己的框體,只是附帶的是一個三角形的播放按鈕。我用手指按下按鈕,隨之開啟了眼動追蹤的演示。

我望著四塊水晶,目光掠過時對應的水晶就會閃閃發(fā)光。這種感覺很好,輕松愉快。當我說出“爆炸”這個詞時,我望著的水晶就會立刻炸裂。微軟隨后展示了另一個眼動追蹤的示例:一只飄逸的蜂鳥以全息圖的形式懸停在一個類似維基百科的文本框旁邊,上面有一篇關于蜂鳥的文章。我讀了一會,并在眼睛向下望時觸發(fā)了文本框滾動操作。有時候滾動速度可能太快或者太慢,但我很快學會了如何用眼睛控制滾動速度。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也可以用眼部控制的方式移動物體,這讓我的雙手能夠休息一下。

這一切在真實場景下的配合體驗是怎樣的?

說回引導程序中包含的虛擬修車環(huán)節(jié)。讓我好奇的是——我以后還會記得這些操作說明嗎?是繼續(xù)上一次未結束的引導培訓,還是依賴一步步的后續(xù)提示?幾周之后,在撰寫這篇文章時,我真的完全想不起自己當時在那個房間里進行過哪些操作。有人提醒我,現在的人在開車的時候,也經常會變成“導航地圖依賴癥患者”——完全依靠導航指引,而忘記了自己到底想去哪。有一些出租車司機喜歡背下地圖從而實現知識內化。我想知道的是,這種導航式的分步教學是否會降低學習或者幫助效果?對此,微軟方面回應,這確實是個很好的問題,值得他們認真研究。

很明顯,這個問題還沒有確定的答案,但HoloLens 2確實展現出了一種可能性。分步指引與PowerPoint deck一樣易于開發(fā)。也許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上,人們將會在現實世界當中留下指引,以便其他人稍后發(fā)現并借此“導航”——這有點像賽車 游戲 中的“幽靈對手”,以幻影的形式存在提示玩家對方的先進軌跡與當前成績。此前,谷歌公司在手機版本的谷歌地圖上就曾經發(fā)布過類似的AR功能。

微軟公司這一次反復強調了多用戶混合現實的重要意義,也就是通過微軟Azure提供云服務。這些服務使得人們能夠在HoloLens甚至是自己的手機上體驗混合現實。谷歌公司去年發(fā)布了自己的多用戶AR項目,而蘋果也推出了iOS平臺上的ARKit。

想象一下,如果能夠共享同一個3D對象,進而在同一3D模型之上協同工作,那么未來的辦公場景會是怎樣。微軟公司的Dynamics 365 Layout應用可以通過云端存儲對象,以確保這些對象始終被綁定在某一位置以供他人查找。另外,其提供的“云錨點”機制也可以確保每一位用戶都共享同樣的顯示內容,甚至可以在iPhone上利用相同的AR工具通過微軟應用程序在iPad與Android設備之間建立AR體驗。

在這一次的演示當中,我們得以體驗大房間、圓桌子以及一套面向合作小組的簡短操作展示。我頭戴著HoloLens 2,坐在身邊的是我的同事Ian Sherr與Gabriel Sama——他們同樣戴著HoloLens 2。整個場景就像是星際代表團的成員們圍坐在一起。桌面上顯示的是微軟園區(qū)的一份發(fā)光3D虛擬地圖,由HoloLens 2設備創(chuàng)建而成。一位女士從桌上的圖形中出現,向我們介紹微軟公司的未來園區(qū)擴展計劃。Ian與Gabriel也在觀看。我們從三個不同的角度觀看著同樣的內容。有趣的是,他們頭頂彈出了自己的姓名。如果能望向自己,相信我的頭頂也浮現出了自己的名字。微軟公司明顯希望借此展示混合現實的未來發(fā)展方向:協作與多用戶。為了展示這一切是如何跨平臺實現的,幾位手持手機的助理來到我們身旁,并向我們示范如何通過手機屏幕看到同樣的全息圖。是的,我們所看到的都是相同的內容。

我立刻注意到視野在這種情況下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我在桌子上看到的一切對象,都不存在被硬生生切斷的情況。

當然,這一切還遠達不到完美。微軟方面提醒,我們使用的只是早期工程模型。果然,當我轉向觀察自己所處的房間時,以半透明3D形式呈現在桌面上的微軟園區(qū)圖出現了一次傾斜。雖然其隨后自動完成了調整,但這不禁讓我好奇——如果企業(yè)客戶需要利用空間計算以精確渲染現實,那么他們對于這樣的小問題又有怎樣的容忍度?

微軟公司的云服務旨在進一步提升混合現實質量。如果現有HoloLens設備能夠實現厘米級別的精度,那么在云計算的加持之下,其精度將提升至毫米級別。同樣的,3D渲染的質量也將大幅提高。Kipman通過幾張幻燈片向我們展示了當前混合現實圖形只支持觀看,但還無法實現創(chuàng)建。他展示了一個引擎對象,介紹如何通過添加Azure云渲染向其中添加更多細節(jié)。

據透露,微軟還計劃利用Azure服務渲染HoloLens中所顯示的更多對象,從而改善設備上的圖形展示效果——具體來講,單憑HoloLens能夠渲染3D對象上的10萬個多邊形,但對接云端后多邊形數量可提升至1億個。微軟公司的最終目標是縮小頭戴設備的尺寸并盡可能將資源負擔轉移至云端。就目前來看,這意味著HoloLens 2應該能夠更多地使用云賬戶與云文檔,但我還沒想明白這一切將如何被結合在一起。

當前,HoloLens 2設備的設計基本上能夠自給自足。如前文所說,它自成一體,能夠實現脫機工作,它通過Wi-Fi接入網絡,但不支持蜂窩網絡連接。根據微軟方面的說法,這主要是考慮到HoloLens 2的設計使用方式。但最終,當5G網絡將高速數據覆蓋至全球之后,HoloLens也一定會迎頭趕上,成為一款高度依賴云端資源且更為強大的設備。

值得注意的是,HoloLens 2當中仍然沒有提供任何物理控制器。與初代HoloLens一樣,這款頭戴設備是專門針對手勢與語音控制而設計。雖然使用手感已經大大改善,但觸覺控制器或者力反饋功能的缺失仍令人非常失望,甚至讓我覺得有些不安。相比之下。Magic Leap One就提供一個單手物理控制器——雖然有限但卻能夠增加一點與事物互動時的真實感,而且通過振動反饋提供觸覺響應。

微軟公司表示正在考慮控制與觸覺問題,但目前還未提供相關解決方案。

Alex Kipman告訴我:“我們當然很喜歡觸覺。我可以先朝你扔一份全息圖,然后你接住它再推回來,這種沉浸感確實要好得多。我在抓住全息圖時,應該能夠感受到它的溫度——是冷、是暖、還是溫度適中。這將徹底改變渲染感與體驗可信度的水平?!?/p>

然而,Kipman補充稱這樣的觸覺“顯然只存在于夢想當中,”而且微軟并沒有使用Windows VR頭戴設備中出現過的那些控制器?!拔覀冋J為手上沒有實物或者觸覺回饋,并不代表著用戶就無法做出操作的行動。事實上,在我們的Windows VR頭戴設備中,我們有著一些相當不錯的方案,可以用到與HoloLens相同的傳感器套件?!边z憾的是,雖然微軟已經決定為這些周邊產品冠以“混合現實”品牌的名號,但Kipman到目前還沒有見過任何能夠實際體驗的Windows VR控制器。

也許這一切會在HoloLens 3當中成為現實?“在我們的發(fā)展路線圖當中,自然也會考慮到物體交互時的觸覺需求,讓用戶不僅僅能夠拿起我們創(chuàng)造的東西,還能與虛擬對象交互。例如,如果我手里拿著一把真實世界中的錘子,那么該如何進行虛擬對象交互?如果我的手沒有閑著,比如端著一個咖啡杯,但仍想操作自己的全息圖,又該怎么辦?”

我也好奇隨著時間推移,新的控制機制會帶來怎樣的使用變化?,F在抓取物體與按下按鈕的感覺已經更加真實,但這究竟是我真正想要的真實感,還是僅僅只屬于一種剛剛上手的新鮮感以及心理安慰?這些將如何在HoloLens 2上發(fā)揮作用?

顯而易見,微軟公司正在利用其Azure云計算為HoloLens 2持續(xù)注入能量。這意味著HoloLens 2將能夠在3D空間中更準確地放置物體,同時提供更為詳細的圖形顯示與繪圖能力。Kipman還強調稱,像HoloLens這樣的產品將成為未來大規(guī)模連續(xù)性體驗中的組成部分。支持計算機視覺功能的HoloLens 2能夠實現真實世界追蹤,這意味著這款頭戴設備能夠像自動駕駛 汽車 與無人機安裝的導航攝像頭傳感器一樣起效,并在一定程度上趨近于家庭、工廠以及家用電器中的掃描攝像頭。(如今,微軟公司正在銷售一款采用HoloLens傳感器的新型云連接版Kinect。)

聽起來,整個世界似乎都將被大量邊緣計算設備所占據,并依靠云環(huán)境帶來越來越快的執(zhí)行速度。也許在5G技術的支持下,一切未來推出的HoloLens設備乃至其它VR頭戴設備都將高度依賴于云端。雖然HoloLens 2還不支持蜂窩網絡——其僅提供Wi-Fi與藍牙,但這只是因為LTE領域尚未做好準備。

就連Kipman本人也承認,HoloLens 2并不適合每一位用戶,也不適合一切使用場景。雖然Kipman自己每天都會花上幾個小時來使用HoloLens,“但只要待在辦公室里,我大多數情況下還是寧愿使用鍵盤、鼠標加上PC顯示屏來完成工作。”

但是,如果5G成為現實,觸覺技術也成為現實,結果會如何?正如AR/VR/MR領域的所有參與廠商一樣,微軟公司顯然也有著自己的大棋。畢竟下一代HoloLens距離我們可能并不遙遠。Kipman本人甚至也無法斷言接下來五年當中這方面技術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老實說,我沒法面向未來五年做出預期。我只能談談這款產品生命周期之內的趨勢,而且只能專注于其中的一到兩個發(fā)展方向。我認為一切成功的產品都將圍繞企業(yè)使用場景進行設計?!?/p>

也許到那個時候,新的產品將真正成為我個人長久以來所期待的5G超級裝備!

本文名稱:微軟dynamics公司 微軟 corporation
網頁網址:http://muchs.cn/article0/doecjoo.html

成都網站建設公司_創(chuàng)新互聯,為您提供自適應網站、服務器托管、手機網站建設、響應式網站、網站營銷外貿建站

廣告

聲明:本網站發(fā)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chuàng)新互聯

網站建設網站維護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