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常常引用“做人難”這句人生處世的俗語比作人物雕刻之困難。雕刻人物非但要具有真功夫的形似,而且要表現(xiàn)其思想感情的神似,欲得“神”須先有“形”,形神兼?zhèn)洳棚@其生動。例如壽山石人物雕刻中,人物的頭部雕刻很重要,所謂的 “開臉”都是留到后完成。
石雕人物作品以佛教題材較多,包括羅漢、觀音等,此外,還有壽星及部分世俗人物。人物作品要做到“形神兼?zhèn)?rdquo;,有扎實的雕刻技巧和用刀技法固然重要,還須懂得人體的解剖、結構、比例和運動變化規(guī)律方面的知識,能將它運用到作品中去。直觀的人體由頭、軀干、四肢組成,軀干由胸廓和骨盆組成,由能活動的位于背部中間的脊椎骨連結。如把頭、胸廓、骨盆隨動作變化而方向不同,看作是形似方塊的固定體積,四肢的位置就比較容易安排了。
人的頭面結構復雜,凹凸變化微妙,有幾處高點須注意。頭須的高點,從側面看偏近后腦,不是頭的正中間;頭部正面闊處,上部位于耳后上方頂骨的側面突出部位,中部是耳前面的顴弓突出處,下部是下頷骨的突出處。在傳統(tǒng)人物造型中,定型人物就有一個定型的臉面,根據(jù)臉型的差異,總括出“田、由、國、用、日、甲、風、申”等八字,代表不同的臉型。面扁方圓胖為“田”字臉;上削下方、下頷寬大為“由”字臉;面形方正為“國”字臉;上方下大為“用”字臉;形長方者為“日”字臉;下巴尖瘦者為“甲”字臉;額部方正、下頷寬大者為“風”字臉;上削下尖、兩顴外凸者為“申”字臉。概括起來不外是方形、長方形、梯形、倒梯形、鵝蛋形幾個大類。
刻劃人物的神態(tài)除了整個身軀的運動姿態(tài)和四肢的動作外,面部的表情是主要的,這是作者傳達給觀者情緒的主要手段。莊嚴、愉快、沉思、幻想、憤怒、哀愁等等情緒,都是靠面部肌肉的張弛牽動眉、眼、嘴甚至鼻的變化來表達,這個變化是復雜而微妙的。起主要作用的是一組表情肌,如皺眉肌、笑肌、顴肌、上唇方肌、鼻肌等。民間以“喜、怒、哀、樂”四字概括人的基本表情,訣曰:“若要笑,眼角下彎嘴上翹;若要愁,嘴角下彎眉緊皺。”“怒像眼挑把眉擰,哀容頭垂眼開離,喜相眉舒嘴又俏,等樣口開眼又瞇。 ”形象化。 民間的技法口訣一般都是從外部直觀著眼,與科學的解剖學的解釋有很多共通之處,兩者結合,可能便于理解。
文章標題:講解石雕人物臉部雕刻技巧
標題URL:http://muchs.cn/hangye/shidiao/n36307.html
聲明:本網(wǎng)站發(fā)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lián)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chuàng)新互聯(lián)